9月12日,东航浙江分公司已持续安全飞行118.8万小时,顺利实现安全飞行33周年。今年以来,东航浙江分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安全、效益、服务、运行等各项工作,服务旅客美好出行。
严防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东航浙江分公司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安全状态总体平稳可控。通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构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一岗一清单”工作要求。同时,持续开展“手册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要求,构建“月度风险研判+每日航前提示”的风险防控机制,做好飞行大数据应用助力飞行品质提升。
为提升空勤队伍管理效能,分公司设立了“雏鹰孵化室”,组织“安全承诺长卷”“飞行大讲堂”等活动。开展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增设能力提升模拟训练情况报告,搭建教学贡献统计平台,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打造“榜样引领型”示范工程,发布优秀案例构建“问题导向型”管控体系,实时开展作风警示教育,建立“文化濡染型”教育机制。
此外,分公司扛紧安全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带队前往浙江宁波、台州和义乌等机场开展业务交流和安全“回头看”,制定机务系统“六必查”检查单,补齐属地一体化单位和属地代理人监管短板。

多方协同改善运行品质
近年来,东航浙江分公司持续健全运行体系,加强运行全过程管控与协同联动,航班正常性稳步提升。通过建立运行与服务系统的会商机制,组织地服系统积极参与重点航班预决策,打造精细化运行。以“调时最准化、旅客等待最短化、费用最小化、投诉最少化”为目标,多维度数据分析完善调时策略,减少旅客等待时间。
在完善运行监察体系方面,对照运行风险开展自纠自查,强化事前管控,实时通报复杂天气运行信息,做好新增航线风险管控、驻外保障等风险提示。结合运行实际完善应急预案,开展航空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培训,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建立无人站点航班动态调整机制和日常协调机制,加强无人站点运行信息监控,督促地面代理做好保障工作,切实提升正点率。
夯实基础增强服务能力
东航浙江分公司以“四精服务”为抓手,以真心服务创造价值,以服务口碑点亮品牌,努力为旅客创造美好出行体验。为此,建立了“分公司-部门-分部”三级服务管控体系,开展服务督查,进行专项整改与服务验证,发布服务奖惩管理办法等。并积极完善服务保障席位配置,做好关键服务数据动态监测,构建出“四精服务”全流程管理链条。与此同时,开展不正常航班处置能力、“三小一特”服务保障、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服务情景专题培训和演练,建设分公司地面培训体系,搭建训后题库。
此外,分公司协调机场、海关等单位,全面推进“隔离区内旅客自助改签”、“轻飞享按需用餐”、“宠物进客舱”等服务产品上线。大力推广“E码通”升舱应用,加强营销服务联动,将“被动应答”转为“主动营销”,实现收益与服务体验双赢。

(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浙江分公司提供)
精准施策提升收益水平
为助力浙江民航打造高质量航线网络,东航浙江分公司结合浙江民航市场情况,拟定分公司三年航网滚动规划。围绕收入关键指标,加强市场趋势研判,针对效益突出航线做好机型更换匹配,成立客货联动工作组,实现腹舱货运载运率和收入“双提升”。
今年7月,创新杭州跨航站楼国际中转“一票直达”服务,国际中转人数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60.5%。参加首届文旅市场创新发展、中东欧博览会推介活动,积极争取展位资源,推广、宣介航线产品。通过渠道推荐、校园行、旅游集市等方式触点引流,加大会员发展、客户走访力度,持续推进重点客户发展。制定产投成本考核方案,任务分解至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并纳入年度绩效专项考核,健全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控体系。
在新的起点上,东航浙江分公司将把握新机遇,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压实责任稳安全、完善举措精运行、内外兼修抓服务、紧盯成效谋经营。以“安全、收入、服务、成本、人效、数字化”这六场硬仗任务为统领,取得新作为,实现新进步。(《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瑜 通讯员郑雨婷 编辑:陈虹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