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民航餐食虽分量有限,却是旅客出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千万旅客的身体健康,承载着航空运输服务的品质与声誉。相较于地面食品,民航餐食从原料采购到最终送达旅客手中,需经历多环节流转、长时间储存及特殊环境运输,对安全管控的要求更为严苛,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影响旅客出行体验甚至航空运输秩序。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成为民航航食企业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任务。
近日,甘肃省民航航食公司正式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HACCP体系认证证书、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下简称“三体系”认证)。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省民航航食公司已建立起科学、稳定的质量管理模式,更意味着其在民航餐食的安全管控、生产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全面达到国际认可的严格要求,为云端餐食加上了一道“国际安全锁”,为旅客的饮食健康筑牢了防线。
HACCP体系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核心体系,聚焦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 “关键控制点”,通过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从源头规避食品安全问题;ISO 22000:2018体系则进一步整合了全球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用标准,覆盖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配送的全链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安全规范;而 ISO 9001:2015体系则从质量管理的全局出发,要求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保障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稳定性。三者结合,形成了一套“风险预防+全链管控+持续优化”的立体化管理体系,恰好契合民航航食对安全性、稳定性的高要求。
为确保“三体系”审核工作顺利通过,省民航航食公司早在筹备阶段便将 “安全优先”理念贯穿始终。公司协同采购、生产、质检、仓储等多个相关部门,专门组织成立多个专项审核小组,从体系文件的完整性、人员培训的专业性、生产过程的合规性等维度,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自查自纠工作。各小组通过查阅体系运行记录、实地检查生产车间与仓储环境、与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不仅对原料验收标准、食品加工温度控制、餐具消毒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评估,更对前期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跟踪闭环进度,确保每个隐患都得到彻底解决。
正式审核阶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组以严谨、专业的态度,严格依据 “三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审核组采用“文件记录审核+生产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省民航航食公司的原料仓库、加工车间、成品冷库、质检实验室等场所,对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原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控、体系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问题整改的落实情况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核查。例如,在原料验收环节,审核组重点检查了食材的溯源信息、新鲜度检测报告及存储条件;在生产现场,详细查看了员工的操作规范、设备的清洁消毒记录及食品加工的温度监控数据。
审核组综合评判认为,甘肃民航航食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等方面表现优异,“三体系”运行规范、有效,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要求,最终一致同意通过审核,为公司颁发认证证书。
“三体系”认证的顺利通过,不仅是对省民航航食公司现有管理水平与安全管控能力的肯定,更为民航餐食的安全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公司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持续深化“三体系”的落地应用,不断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流程,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日常生产的行为准则,让每一份云端餐食都经得起安全考验,切实守护旅客的饮食健康,为甘肃民航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安全动能。(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