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大事要发生的时候,常常会失眠。对于刚刚过完12岁生日的热西代·希尔艾力来说也是如此。临出发去上海的前一夜,她兴奋得几乎一夜没合眼。
终于挨到外面的天色渐渐由暗到明,她从床上爬了起来。这天早上,热西代要和达玛沟乡的7名孩子一起,踏上从和田飞往上海的旅程。

出发前孩子们在和田机场外合影(记者高雅娜/摄)

孩子们出发时合影(熊立飞/摄)
热西代出生在民航定点帮扶村——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从村子到上海有多远?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200公里外的于田。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热西代想借着这次由民航局空管局团委组织的公益研学好好去看看。
被改变的生活
走进热西代家的院子,花盆里的太阳花开得正盛,绣球花、仙人掌、芦荟簇拥在一起。今年,经过中国民航驻村工作队的“蓝天小院”改造,她家的小院整洁一新。
屋顶上,由铁丝网扎成的鸽子笼引人注目。鸽子是热西代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些鸽子可不一般,是鸽子中的精品——观赏鸽。每年,热西代的爸爸带着这些鸽子去各地参加比赛。采访的当天,爸爸正好带着鸽子去和田,她的妈妈告诉记者,“这些鸽子最贵的要三四万一对”。

热西代在帮着爸爸喂鸽子(记者高雅娜/摄)
目前,热西代家养着200多只鸽子、7只羊,还有60只鸡,是村子里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靠着养殖业,一家人人均收入到了4-5万元,在村子里处于上等水平。
热西代是班里的班长,同时还是年级里的大队长。这次跟她一起去上海的7位同学都来自民航定点帮扶村,学习成绩优异。
最近几年,在民航局空管局的帮助下,达玛沟乡中心小学的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有了崭新的教学楼,里面有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学校还设立了航模班。比拉力江·哈力穆拉提正是航模班的一员:“老师给我们科普了很多航模知识,还教我们制作飞机模型、太阳能小车,非常有意思。如果没有民航人的捐助,我们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些东西。”
在新成立的爱心科技馆里,C919、C909、空客A380等飞行模型一应俱全。前不久,空管局团委援助学校配备了无人机,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应用于教学和演示的机器狗和的机器人,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科技体验空间。
飞向上海
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出过新疆,最远的只去过伊犁。7月23日10点半,孩子们终于等来了出发的时刻。汽车车门关上时,看着窗户外面送行的妈妈和妹妹,热西代一下子红了眼眶。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孩子们到达了候机楼。不巧的是,航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等待时,孩子们一遍一遍地问老师:“飞机什么时候才能飞?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上海?”

同学们在等待登机(记者高雅娜/摄)
16时,终于可以登机了!热西代、依米丽努尔·阿卜力克木、萨比热·艾力三个女生坐在一起,为了都能看到机舱外面的风景,她们三个轮换着坐在靠窗的座位。“老师,为什么在地面上看云在上面,而现在看云在下面呢?”“老师,飞机的窗户可以打开吗?”孩子们不停地问着带队老师马云各种问题。

热西代看着机舱外面的世界(记者高雅娜/摄)
马老师让同学们休息一下,可他们根本睡不着。热西代和萨比热拿起老师的拍照设备,拍完机窗外面的风景,接着两个人自拍起来,
麦日帕提罕·阿卜杜拉把登机牌仔细地收在了本子里,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在飞机上写起了日记。“终于坐上飞机了!我期待着起飞,又害怕起飞时自己会大喊大叫,还好我克服了害怕,没有大喊大叫……”
麦丽开姆罕·麦提图尔荪在日记里写到:“坐在机舱里,太兴奋了!我看到大片大片的云,看到了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天空,晚上还看到了城市里的灯光,太好看了!”
难忘大飞机
抵达上海的第二天,研学正式开始,孩子们首先开启的是一段航空科普之旅。
孩子们来到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中国商飞上飞公司,参观中国商飞培训中心、C919和C909总装车间,还观看了中国商飞试飞取证纪录片。

孩子们参观中国商飞上飞公司(尉兆霖/摄)
当问起几天里印象最深的地方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中国商飞。
“飞机生产线真的太大了!”凯迪尔丁·麦提如站在C919总装车间禁不住赞叹。
“在飞机出厂前,工作人员做了很多测试,保障了飞机的安全性,让我们安全地坐上飞机,非常了不起!”阿卜杜拉·麦麦提敏说。
“现在,我们中国有能力造自己的大飞机了,让我看到祖国在一天天强大!”依米丽努尔说。
参观完飞机生产线后,孩子们登上了上海浦东机场塔台。

参观浦东机场塔台(尉兆霖/摄)
“浦东机场的塔台有多高?”
“106米。”
“每天指挥多少架飞机?”
“1600架左右,平均一个小时六七十架!”
“看,那边有一架起飞了!那边有一架降落了!”麦日帕提罕指着远处的飞机。
塔台的叔叔还给他们带上了耳机,亲耳听一听管制员们是如何指挥飞机的。
对于天文馆,孩子们充满了期待。热西代说:“以前我一直以为星星是方形的,到天文馆发现星星是不规则图形。星星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是黄色的。”
此次研学还特意组织孩子们走进了上海百年名校——交通大学,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比拉力江说:“当年,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从美国回到中国,最后成为‘两弹一星’的功勋。我也想成为像钱学森一样的人,长大后当一名导弹发明家。”

在钱学森图书馆合影(尉兆霖/摄)
孩子们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周公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华艺术宫和气象博物馆,体验上海的双层巴士,欣赏外滩的夜景,来了一场Citywalk。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同学们合影(记者高雅娜/摄)
“考上交大”
本次研学的主办方民航局空管局团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公益活动,8名孩子的费用全部由空管局团委负责。而且,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行李箱和书包,希望孩子们有一趟难忘的旅程。”
事实上,今年是空管局第二次开展暑期研学活动。在达玛沟乡中心小学,记者见到了第一次参加研学的孩子们。虽然过去了一年,但孩子们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清晰。

记者采访去年参加研学的孩子们(记者高雅娜/摄)
“回来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以后当上一名飞行员!”阿卜杜赛麦提·托合提苏来曼说。
“在空管局三中心,我看到一句话叫照亮自己的路,鼓励我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布威赛丽麦·阿卜杜力木说。
从2021年开始,空管局一共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资金达1.24亿元。这只是民航帮扶新疆和田地区的缩影。早在1998年,民航局就开始定点帮扶新疆和田地区于田、策勒两县。自2014年起,民航局先后8批次、104人次接续投身驻村工作。在中国民航的帮助下,从2014年~2024年,帮扶村村民人均收入由5110元增长至15138元,古勒铁日干村村集体收入由38万元增长至123万元。
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晚上,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了,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不舍。热西代给朝夕相伴的老师们写了一封信:“亲爱的老师们:您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这几天的陪伴,我在你们的陪伴下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还接触到了新的东西,尝了我以前不肯吃的东西。在你们的陪伴下我有了目标,长大后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交通大学!……”
热西代的信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从昆仑山到黄浦江,飞越的不仅是4000多公里的距离,更是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这次研学无疑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了家乡外的世界,那是他们的父辈们从没见过的风景,也是他们曾认为遥不可及的地方。而现在他们坚信,只要踮起脚尖,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
记者手记
从昆仑山到黄浦江,一场研学带来的改变
一场五天的研学,究竟能在孩子们的生命里留下怎样的印记?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里。
在此之前,这些孩子大多没坐过飞机,更没踏出过新疆的土地。而通过这次研学,他们第一次冲上云霄,在万米高空俯瞰云层;第一次登上塔台,看指令如何牵引银燕起落;第一次与 C919 对视,读懂“中国制造”的分量;第一次在博物馆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在黄浦江边仰望霓虹的璀璨…… 这些人生第一次,不仅是简单的新奇体验,更是一把把钥匙,轻轻拧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门。
从昆仑山下的课堂,到黄浦江畔的繁华,记者跟随他们,记录他们的研学之旅,同时也被孩子的天真和懂事感动着。餐厅里,他们会默默收拾好餐桌,将桌垫归位,连服务员都忍不住为这群小客人竖起大拇指;餐盘永远吃得干干净净,他们解释说因为“不想浪费”。离开时,他们给朝夕相伴的老师准备了新疆特色的礼物,还写下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稚嫩的感恩;甚至给酒店客房留了便签,感谢服务员每天的细致照料。一个孩子望着外滩的灯火轻声说:“以后一定要带爸爸妈妈来看看。” 这份懂事,比任何风景都更让人动容。
五天太短,短到仿佛刚启程就要告别;但五天又很长,长到足以让种子在心里扎根。当孩子们说起理想时,眼睛里的光比星星还亮:有人想当飞行员、管制员,让每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有人想做飞机设计师,助力国产大飞机飞向更远的天空;有人想成为老师,把见过的世界讲给更多孩子听;还有人立志要像钱学森那样,用智慧守护家国……这些梦想像蒲公英的种子,从昆仑山巅起飞,掠过黄浦江,稳稳落在每个孩子的心田,并在这里生根发芽。
这场研学更让我们看见温暖的联结日益紧密。研学结束后,热西代的妈妈说要给中国民航送面锦旗,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真挚的认可。那些被民航牵挂的村庄,那些被善意温暖的心灵,在一来一往的信任里,早已亲如一家。
或许这就是研学的意义:它不只是带孩子们看世界,更是让世界住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带着见过的光、懂得的暖,慢慢长成照亮未来的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