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李敬恒 报道:“东方6308,你们是东塔台指挥的第一架飞机,也是在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运行的第一架航班。地面风020,2米/秒,跑道03,可以起飞!”2025年10月30日,随着民航中南空管局东塔台上的管制员发出铿锵有力的指令,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航班在新跑道快速滑行、一跃而起。这标志着民航中南空管局保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顺利投运,成为全国首个五条运营跑道和两座塔台同时运行的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位于东二跑道东侧1530米处,长3600米、宽45米,可满足大型E类飞机起降的要求。民航中南空管局在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的指导下,克服任务重、强度大、天气恶劣等多重挑战,全力保障第五跑道顺利启用,与1月23日启用的第四跑道、10月28日启用的东塔台一道,创出全国首个一年内同时保障一个新塔台、两条新跑道投运的佳绩!
五条运营跑道同时运行,让起降运行模式及终端区内航路走向有了更多可能性,也给空管指挥保障带来更复杂的挑战。民航中南空管局作为全国首个保障机场五条运营跑道和两座塔台同时运行的空管单位,在国内无先例可遵循。中南空管局发扬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开展技术攻关,设计出一套符合大湾区空域实际、安全高效的管制指挥方案,为五跑道的顺利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航中南空管局根据珠三角空域复杂的特点,就如何减少空中飞行冲突和加速飞行流量,提高就近起降效率提出符合运行需求的多种进离场组合模式设计。深度参与白云机场第五跑道飞行程序模拟机验证工作,对飞行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如进近着陆、离场爬升、复飞等进行了细致评估,全面检验了五跑道飞行程序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广州终端区的进离港程序和进近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增了5个扇区,其中2个是进离场扇区,以满足双离场三进场的高峰流量运行场景。
民航中南空管局始终聚焦旅客美好航空出行需要,针对新增跑滑结构布局以及各航空公司驻场站区特点优化平行跑道运行模式。充分考虑航站区与跑道对应关系,根据场面流量运行需求重新制定标准滑行路线,以满足场面穿越、绕行运行需求,通盘优化空中冲突与滑行时长。未来有望通过“三起”“三落”模式,进一步提升进离港容量,提高航班运行正常率,缩短新航站区地面滑行时长。
此外,民航中南空管局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应用各类新技术,全力保障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空枢纽地位,协同保障珠三角其他机场高质量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加速形成。
民航中南空管局引进跑道状态灯、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确保广州白云机场新跑道、新塔台在技术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跑道状态灯系统相当于跑道上的智慧“交通信号灯”,系统利用场面监视信号及终端区交通态势数据,根据管制员决策自动控制灯光,向飞行员和车辆驾驶员传递信息,协助空管塔台指引航空器完成穿越跑道、起飞等关键动作,实现机场运行安全的双重保障。
珠三角地区气象条件复杂,成为制约五跑道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民航中南空管局推动全国民航首台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试运行,实现S波段相控阵与原有C波段雷达的组网拼图。相对于传统雷达,新型雷达数据更新时间由7-8分钟缩短至不到2分钟,实现对影响飞行的复杂天气“看得清、看得快、看得准”。民航中南空管局还开发了瞬时雨量监测与降水外推处理模块,为五条跑道运行提供更高效的气象服务。
未来,中南空管局将持续优化五跑道运行方案,深化多专业协同,以更专业的保障、更高效的运行,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与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空管力量。(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