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出行中,机场不仅是便利旅客出行的交通枢纽,也是守护万千旅客生命安全的前沿阵地。近日,深圳机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面对一名突发心梗的旅客,急救团队以专业素养与高效协作,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完成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这场成功的救治案例,不仅展现了深圳机场应急医疗体系的专业水平,更彰显了民航人“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
精准诊治 “救”在关键
据了解,事发时正值航班高峰时段,一名中年男性旅客在值机过程中突感胸闷不适,随即求助机场急救站,值班医生藏佳接诊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判断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心梗风险,当即启动应急救治程序。与此同时,医生苏利平同步启用机场远程应急救援系统,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取得联系,确保后续治疗无缝衔接。肖莉平、赵亚奎两位护士则协助诊疗及转运,全力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急救服务,帮助旅客转危为安。
这场生死营救既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也体现了深圳机场消防急救中心与医院胸痛中心协同作战的强大效能——从值班医生初期处置,到医疗团队专业施救,再到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每个环节都展现出精准的时间管理和无缝衔接的团队协作。
院企联动 “救”在身边
据统计,今年以来,机场消防急救中心加强与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合作,积极推动机场胸痛单元建设。院企合作3个月以来,双方已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成功处置33例胸痛患者,其中13例危急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完成快速转运并获及时救治,成功率达100%;其余20例患者经胸痛中心专家远程指导,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深圳的城市空中门户,为了更好地守护广大旅客的生命健康,深圳机场构建了覆盖全区域的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与附近的宝安中心医院、宝安人民医院签有绿色通道协议,形成高效协同的急救体系。同时,深圳机场在T3航站楼、卫星厅及飞行区等重点区域科学部署了9个24小时值守医疗小组,每组均按“1医+1护+1司机”标准配置,确保1分钟内快速响应救援需求。此外,航站楼内180余台AED设备覆盖全区域,保障3分钟内可获取,9个医疗站点及所有急救车均配备手自一体除颤仪。在此基础上,机场消防急救中心已累计培训9000余名员工及驻场人员,全面普及心肺复苏及AED操作技能,大幅提升机场应急救护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敢救、会救、能救”。

(深圳机场供图)
深圳机场急救团队凭借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护能力,一次次践行“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也展现了深圳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未来,深圳机场将持续优化应急救护机制,强化医疗协作网络,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为旅客平安出行保驾护航,筑牢城市空中门户安全屏障。(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晏齐、藏佳、王金锋)(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