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晓莉 通讯员王贺、张慧敏 报道:在“十四五”民航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以下简称:安保公司)积极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服务理念,在首都两场率先构建起了安全效能与服务品质协同发展的新型安检模式。当科技赋能遇上人文浸润,这道守护空防安全的重要防线,正在书写新时代国门服务的新篇章。
智能分流破解效率痛点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还未洒落,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的多条“易安检”通道已经逐步开启。通过“民航公安服务”小程序完成预检的旅客,正在体验“无感通关”新场景:毫米波安检门同步完成360度体表扫描,CT型行李检查系统自动识别危险品,智能传送带自动进行人物匹配并分配安检筐。数据显示,选择“易安检”通道,旅客的安检效率可以大幅提升30%以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供图)
“预约时段精确到分钟,整个过程严谨高效,就像体验机场高速通道。”经常出差的张先生说道。目前北京两场已建成包含商务通道、家庭通道、无障碍通道的多元安检体系,通过智能预测系统动态调配资源,将高峰时段旅客等候时间严格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
适需服务彰显人文厚度
在大兴机场“爱心通道”现场,安检员正在用手语引导听障旅客。在整个特殊旅客安检区域内,配备有婴儿护理台、医疗急救箱等23类便民设施,地面防滑系数、灯光照度均按适老化标准设计。据统计,该区域日均服务特殊旅客超300人次,持续保持着百分百的旅客满意度。
“从爱心手环识别到全程陪护过检,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专业温度。”带着双胞胎出行的李女士点赞母婴安检室的贴心婴儿座椅。安保公司通过“三色手环识别体系”主动识别特殊旅客主动帮扶,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群体特征,形成多项服务标准,让安全查验与人文关怀实现有机统一。
场景创新培育服务黏性
“这个自拍杆需要单独过检吗?”面对首次乘机旅客的疑问,大兴机场身着橙色马甲的“安检维序员”即时解答,同步进行快速通道指引。在践行“首问负责制”基础上,安保公司在首都两场创新推出“有求必应、首见惊喜”服务,设置多个流动服务岗,开发中英双语版安检指引手册,构建起立体化信息服务网络。
针对国际旅客差异化需求,安保公司联合机场相关单位推出的“通关锦囊”电子指引,已覆盖旅客出行常见场景。通过预检提示、过程引导、事后追溯的服务闭环,旅客违规物品自弃率同比下降明显,达到了既守住安全底线,又提升通关体验的目标。
在民航局《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指引下,安保公司正将安检环节打造为展现中国服务品质的重要窗口。当AI判图系统精准识别行李中的隐匿物品,当无接触查验技术呵护旅客隐私,当每个安检筐都留下专属服务余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安防技术的迭代升级,更是“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坚守。(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