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西安咸阳机场通过“双碳机场”四星级评价现场审核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8-03 11:38:00

近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顺利通过四星级“双碳机场”评价现场审核,这不仅是对机场自身绿色发展成果的权威认可,更是国家“双碳”战略在民航领域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西安经验”。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背景下,民航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落实国家环保战略、推动交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转型新阶段,要求各行业以系统性思维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模式创新和生态保护协同。民航业作为连接全球的交通枢纽,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减污降碳的重点领域——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双碳机场”正是这一战略在机场场景的具体落地形态,承载着核心战略意义。它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实践,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如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补系统)、运营模式优化(如智慧能源管理、协同减排网络)和技术创新应用(如冰蓄冷、智慧照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机场从“高耗能运营”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是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交通领域的微观缩影;同时,它也是推动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核心节点,串联起航空飞行、地面服务、旅客集散等多环节碳排放,“双碳机场通过全链条减碳(从航站楼建设到行李运输、从能源供应到滑行程序优化),直击民航业碳排放关键环节,为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节点突破”的示范路径;此外,它还是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双碳机场”机场不仅聚焦“减碳”,更注重“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如以西安咸阳机场为代表推进的海绵机场、绿色航站楼建设,将生态保护与运营减碳相结合,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平衡,呼应了国家“美丽中国”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求。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过四星级“双碳机场”评价,其核心成果恰恰呼应了国家环保战略的核心要求,成为民航业践行“双碳”战略的标杆。

能源结构优化层面,机场构建多能互补供热、高效节费制冷系统,推动分布式光伏、综合智慧管廊协同发力,这正是落实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夯实能源减碳基础;在数智化赋能层面,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碳数据精准管控,契合国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减碳效率;在协同减排层面,联动航空及地面服务等多环节构建减排网络,体现了国家“双碳”战略中“系统观念”的要求,打破单一主体减碳局限,凝聚全链条绿色合力;在技术创新层面,探索行李分拣系统优化、冰蓄冷等新技术应用,则响应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突破为“双碳”目标注入持久动能。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负责人表示,西安咸阳机场需发挥“双碳机场”评价示范作用,持续为民航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直指“双碳机场”的战略价值——作为行业标杆,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带动全国民航机场加速绿色转型,形成“以点带面”的国家战略落地效应。  

此次四星级认证对西安机场而言,既是国家环保战略落地成效的“成绩单”,更是绿色转型的“新起点”。从国家战略视角看,“双碳机场”的深化建设将持续释放多重价值:一是强化行业战略引领,通过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西安机场将为全国民航业提供“规划先行、能源优化、技术创新”的实践模板,推动民航业从“被动减碳”向“主动创绿”转变,助力《民航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二是赋能区域生态协同,作为西北地区核心航空枢纽,西安机场的绿色转型将辐射区域交通、物流、能源等关联领域,推动“机场城市区域”生态协同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战略提供环保支撑;三是夯实国家“双碳”底气,民航业碳排放约占全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15%,机场作为核心节点,其减碳成效直接影响国家“双碳”目标进度,西安机场的持续探索,将为行业贡献“可量化、可推广”的减碳方案,为国家实现“双碳”承诺注入民航力量。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锚定国家“双碳”战略不动摇,持续深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让“双碳机场”成为国家环保战略在民航领域的鲜活注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民航智慧”。(《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编辑:张彤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拓宽多元化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打好反诈“预防针” ...
“西云数据”助力航旅智变 数据科技重塑...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