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瑜 通讯员陈高风 报道:8月4日,杭州机场三期飞行区工程现场,气温突破40摄氏度,热浪夹杂着尘土扑面而来。正值暑运高峰,为确保工程进度与飞行安全,300余名一线施工人员——普工、木工、电工、施工员、质量员等,顶着烈日紧张作业。工人们每隔几分钟就用沾满泥渍的袖子擦拭额头,可刚擦完没多久,新的汗珠又不断滚落。杭州机场基建部的刘亚运戴着安全帽,脸颊被晒得通红:“这段时间气温居高不下,大家的衣服从未干透过。”

杭州机场三期飞行区工程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点项目之一,主要包括西北空侧隧道和西垂直滑行道。其中,西垂直滑行道包含两条E类垂直联络道,总长1100.5米,间距76米,可同时保障两架E类大型客机滑行。该项目预计2026年12月建成投运,届时将大幅缩短航班滑行时间,提升杭州机场的运行效率。
尽管高温挑战严峻,但团队深知这一工程对杭州航空枢纽的重要性,始终全力以赴。作为该项目的甲方代表,刘亚运自参与工作以来,已先后参与5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本次项目主要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科学安排施工时序、把控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等。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每周还有一天需要全天在岗值班。

(杭州机场供图)
“真正放心的时候只有工程完全结束的时候,”刘亚运指着远处正在测量记录打夯过程的工人说,“飞行区工程对精度要求极高,哪怕是几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必须时刻绷紧神经。”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施工团队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应对机制。在施工现场,项目团队为施工人员设置了多处休息区,休息区内设置了空调、休息座椅,还准备了充足的防暑降温物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绿豆汤等。此外,项目团队合理调整施工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实行“早出工、晚收工”的工作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
在这片被热浪包裹的土地上,施工人员始终坚守责任,用浸透工装的汗水、被晒黑的皮肤、磨出老茧的双手,一点点浇筑着杭州航空枢纽的未来。他们的坚守,不仅是为了工程如期交付,更是为了万千旅客的顺畅出行。(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