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全球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研究课题通过中期评审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8-06 16:54: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施书芳、管文佳 报道:8月5日,全球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研究课题中期评审会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中国民航局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参与评审。会议聚焦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创新实践的“双枢纽”合作模式,对课题中期成果进行系统性检验。专家组通过质询评议,一致同意课题通过中期评审,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深化全球布局的关键阶段。


(中豫航空集团供图)

此课题由中豫航空集团所属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共同承担,2025年2月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正式启动。此次中期评审会上,课题组系统汇报了理论篇与实践篇研究成果。专家组评审意见指出:

此课题全面性梳理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卢森堡、布达佩斯、吉隆坡合作实践的显著成效和关键要素,形成了郑州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重要经验;创新性地形成了全球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的主要理论构架,并提出了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同意通过中期评审,建议完善报告后推进下一阶段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说,“空中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航空领域的生动延伸与战略支点,支撑了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双枢纽”项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期成果在理论层面首次系统阐释“双枢纽”科学内涵与外延,提炼出股权合作、货站联动、产业融合三类可复制模式;在实践层面开创性提出“运力合作—基建联动—产业融合—生态共建”的阶梯式实施路径,为未来新兴市场枢纽布局提供方法论支撑。

中豫航空集团总经理柳建民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双枢纽”合作模式,源于河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创新实践,郑州—卢森堡“空中生命线”在疫情期间的卓越表现,郑州-布达佩斯海外货站模式被民航局全国推广,郑州吉隆坡以“榴莲线”撬动东盟市场的成功实践,都证明了“双枢纽”在提升物流效率、增强经济韧性、促进区域协同方面的核心价值。“双枢纽”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希望课题组充分吸收本次中期评审会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在理论升华上再深化,在实践转化上再提速,在政策赋能上再发力;确保这一课题研究高质量收官,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拓宽多元化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打好反诈“预防针” ...
“西云数据”助力航旅智变 数据科技重塑...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