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恒、陈海涛 报道: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与流动的社会窗口,不仅是旅客出行的中转站,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生动载体。自年初起,长春机场持续深化“吉式服务”品牌建设,坚持从完善服务细节入手,满足旅客多样化服务需求,让每一位来吉旅客都能留存一份美好的“吉林回忆”。

(长春机场供图)
排忧解难 做旅客美好出行的“百科全书”
航班信息查询、乘机流程引导、交通换乘帮扶、美食新品搜索……想要成为旅客口中的“百科全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充分了解各类业务知识,甚至还要掌握一些“意料之外”的拓展知识。
为了全力消除旅客出行的难点痛点,在旅客需求端,长春机场根据不同旅客群体特性“量体裁衣”,主动收集、梳理、分类、识别、汇总“不同声音”,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服务风险,做好风险预测,有效提高服务人员一次性解决旅客问题效率。同时,针对旅客对部分航空公司差异化服务存在的疑惑,长春机场全面梳理旅客问询工作细节,有针对性地编制服务话术策略及标准话术样本,将民航服务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沟通话术,进一步拉近与旅客之间的距离。在旅客服务端,长春机场则在值机、咨询、快线专柜等关键环节增设服务点位,重点关注首乘旅客、轮椅旅客以及孕妇等特殊旅客,即时为其提供帮助和解答,让旅客出行轻松而温暖。
完善细节 做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画卷”
新民大街“焕颜”开街、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圆满举办、2025年长春航空展即将开展……随着城市一系列文旅活动的有序推进,国际旅客和国内旅游团队旅客逐渐增多,已然成为机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国际航班保障方面,为更好地满足外籍来华人员服务需求,充分展示城市良好形象,长春机场基于国际航班航线构成以及旅客群体特征,与延吉机场展开交流学习,双方从航班信息获取,到旅客座位安排;从护照签证查验,再到行李托运等一系列手续,精准分析服务升级机会点,并在总结以往国际航班保障经验基础上,重点分享了真航空、德威航空、易斯达航空等多个国际航班的保障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鉴于文旅活动期间团队旅客数量较多的特点,长春机场依托ACDM系统,实时监控航班动态,并通过在国内出发大厅设置团队旅客快速会合点,采取团队旅客值机服务前置方式,精准应对航班和客流高峰,确保团队旅客与其他旅客错峰办理值机手续,告别以往团队旅客“找人难 等太久”的困扰。
换位思考 做传递城市温度的“文明窗口”
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位旅客都能体面、顺畅出行——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其无障碍服务水平不仅关系到旅客的出行体验,更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
聚焦特殊旅客服务场景,长春机场针对老年旅客、首乘旅客、无成人陪伴儿童旅客等特殊旅客群体,制定了差异化服务标准,通过优先办理、行李协助、特殊需求响应等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2025年以来,长春机场已累计主动发现并协助24064名特殊旅客。期间,因特殊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流动岗服务人员为短暂停留的旅客提供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先后收到了多名旅客送来的感谢信。此外,为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升,长春机场持续梳理进出港航班保障流程,就极端天气对航班运行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并通过分批次组织开展特殊天气应急保障演练,增加高峰时段服务监察力量,进一步强化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守护广大旅客平安顺畅出行。
一座机场,一座城。为更好地迎接八方来客,长春机场将继续细化和丰富各类旅客群体服务模式,让旅客的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愉悦。(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