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之涵 报道:民航旅客在机场享受的便捷值机、无感通关、高效中转与全流程行李托运服务,航空公司实现的精准航班调度、智能收益管理与优质旅客服务,机场保障的资源顺畅调配、精细安全管理与高效协同运行——这一切卓越体验的背后,都离不开中国航信所构建的强大信息基础设施与核心系统支撑。民航业全方位筑牢安全运营基础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刻着中国航信的赋能印记。
站在百年科技革命的风口浪尖上,作为中国民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跃升的中坚力量,中国航信肩负着时代重任。面对深刻变革与无限机遇,中国航信将如何破局立新?如何以创新之力驱动民航业迈向新高度,并服务国家战略?7月29日,中国航信在山东青岛发布的“启航”大模型系列创新产品,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观察窗口。
在关乎未来的AI赛道上 用专业的精神做好专业的事
在人工智能(AI)不断带来新机遇的时代,各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也在不断完善。而“新机遇”和“新发展”之“新”,关键就在于大模型。从GPT系列、GoogleGemini到DeepSeek等先进大模型,AI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奇点时刻”,同时也加速融入民航、汽车自动驾驶、医疗等垂直行业。与传统的横向基础模型研发相比,当前面向各行业的垂直模型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会。
事实上,无论哪个行业,只有植根于最深厚的专业土壤,将自身擅长之事做到极致精深,才能在这条关乎未来的AI赛道上把稳“方向之舵”,稳稳驾驭时代巨轮破浪前行。中国航信便是如此践行的,7月29日在青岛发布的民航垂直领域“启航”大模型,正是其专注行业、深耕专业沃土、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明证。
但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通用大模型,到不断迭代更新的众多行业垂直大模型,再到各企业陆续研发的各类智能系统和智能平台,很多人不免感到疑惑,这些大模型及智能系统的本质差异何在?内在有何关联?又是怎样推动行业价值提升的?
中国航信资本运营与创新业务部部长赵玉霞对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可以将培育大模型的过程看作是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ChatGpt、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就如同高中毕业生刚接受完基础教育、已参加过高考,具备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行业垂直大模型就像进入大学后选择不同专业进行学习的高校学子。比如中国航信开发的‘启航’大模型,就好比是一位选择民航专业进行深造的‘大学生’”。
由此可见,各企业研发推出的各类智能系统和智能平台,其实就是在“大模型”划分专业之后,具体学习细化专业课程的成果。如中国航信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民航客户服务平台、危险品智能服务助手、机场行李全向叉取智能转运机器人等创新产品都是“启航”大模型在民航领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果。
作为推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中国航信深知,无论时代浪潮如何奔涌,科技洪流怎样激荡,真正的价值根基始终在于对专业的不懈深耕。唯有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才能铸就深厚底蕴与卓越品质,成为支撑民航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让技术真正消除行业痛点 始终是企业研发的起点和落脚点
在当前数字化向纵深推进的阶段,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已非大模型本身的开发和构建,而在于能否制订驱动AI在各行业深度落地的解决方案,即实现AI大模型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及具体场景化应用。简言之,读完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大学毕业后如何在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创造真实价值的能力。也有人将这个过程称为一个行业或一家企业在智能化征途上的“最后一公里”。
对中国航信来说,让AI能够真正消除民航业的痛点,切实惠及旅客、航企、机场、代理人等全链条主体,始终是其技术研发的起点和落脚点。在此愿景下,提高旅客服务品质和筑牢民航安全运行根基,成为中国航信推动AI融合应用的关键着力点和首要实践场。
依托“启航”大模型打造的人工智能民航客户服务产品——启航智能客服——正在更懂业务、更有温度、更高效率的民航服务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启航智能客服通过海量的真实客服语音对话、民航法规学习、航企旅客服务管理、客服问答,针对数据以及民航生产系统专有名词等进行训练,使智能系统具备民航客服领域语义识别、语音处理、图像识别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不仅提高了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服务数据分析、评价、智能辅助效率,降低了知识加工和维护的人力成本,还提升了民航旅客在行前咨询、售后服务、行程引导等不同场景下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了民航客服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生命线。在持续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的同时,如何借助AI完善民航安全运行体系,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课题。特别是在民航货运领域,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更是关乎全局的重要一环。在“启航”大模型支撑下的民航危险品智能服务助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建立了民航业的权威知识库,能根据所输入的信息精准判断货物品类、提出规范建议,并凭借强大的算法和丰富的数据,迅速而准确地辨识货物危险性及风险等级,同时还能自动关联运输规则,为运输过程提供合规指导,将鉴定书存证上链,确保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如今,当我们提及AI赋能行业时,往往会下意识联想到“提质增效”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既体现了AI的行业价值,也深刻反映了各领域对AI的现实诉求。这也再次印证了唯有将AI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切实消除实际工作中的痛点,才是技术发展的根本要义。作为民航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中国航信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持续加速AI与航空全场景的创新融合,不断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
要更好、更全面地拥抱AI 具有前瞻性的自主创新是立身之本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洪流正加速席卷全球。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勇立潮头,中国航信有着自己清晰而坚定的航向。
中国航信集团党委常委李劲松在“启航”大模型产品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国航信人深知,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民航业,其安全基石、运行效率和抗压韧性直接关乎国计民生与发展大局。因此,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航信的立身之本和生命线所系。
为了在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上勇当排头兵,中国航信以前瞻性战略布局为引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根基,坚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断攻坚克难,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而其前瞻性战略眼光在技术创新布局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为引领行业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赵玉霞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航信已制订了一套“数链一体、币链联动、智链融合”的生态级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以区块链、数字人民币、AI三大前沿技术为核心,深度探索并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相互赋能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中国航信打造了“航旅秘链”“数付通”“对账通”“消息通”等系列创新产品。
基于区块链和AI等技术,中国航信正在研发推广的“消息通”不仅是“智链融合”的积极尝试,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创新平台。以往,在手机短信界面上,我们能看到服务提示入口,但大多需要下载官方指定App或者点击指定链接才能获取相应服务;而“消息通”平台省去了下载等繁杂步骤,通过在5G消息界面直接嵌入类似小程序的入口,使用户能够一站式获取相关服务,真正实现“消息即服务”“让服务去找人”,由此打造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入口。
与此同时,中国航信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基于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进行合作,构建了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简单来说,该平台就是在区块链高信任、强隐私的基础上,将收付款双方主体上链,在开展诸如数字人民币红包、运营数字人民币等业务时,第一时间在双方之间完成收付款操作,有效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航企、机场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无论是“让服务去找人”的“消息通”平台,还是在链上自动完成收付款的“数付通”平台,都彰显了中国航信卓越的战略前瞻性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成为其在AI时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
未来,在民航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航信将以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引领行业发展,以自主创新的技术积累破解“卡脖子”难题,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既是中国航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其在AI时代赢得先机的制胜之道。(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