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张亮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研究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9-07 10:56:00

一.新常态下中国通用航空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我国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运营现状

目前,就我国现状来看,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多以通用航空公司、通用航空俱乐部、通用航空飞行学校的形式出现,几乎涵盖民航局全部运营范畴。各通航企业规模不一,从事的作业项目形式也各不相同,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松散结构。有的企业规模较大,机队数量在几十架以上、机型多,开展的作业项目种类也多;有的规模较小,飞机数量在 2-8 架之间,多数常年经营农林业航空作业和娱乐飞行。

(2)通航企业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少。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需要购置航空器、航材、租赁等进口关税、增值税高,维修费用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造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成本提高。另外,有些从事服务工、农、林业和抢险救灾等任务的通用航空企业,成本和安全要求高,作业价格低;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制约了通用航空企业的良性发展。

(3)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受到空域限制、禁飞条件制约以及飞行季节性强等因素的影响,飞行任务不饱满,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实现低空飞行的梦想。因此,造成了很多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匮乏与流失,使通用航空企业缺乏后备力量。

2.我国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问题

就通航企业规模而言,除去一些国字头企业,如中航通飞、南航通航等,大多数通航企业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还是营业收入角度来衡量,均属于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就我国现阶段整个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中小型通航企业才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航中小型企业在活跃通航市场、推动通航产业创新、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反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引导通用航空企业发展,着力改善通航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通航企业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导致通航中小型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特别是制约通航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航中小型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偏低

截止2016年10月底,中国内地(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64家通用航空企业,同比增长22.15%。就企业规模而言,90%的企业均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通航企业大多数处在通航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附加值低。多数企业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品牌经营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员工的流失率普遍偏高。此外,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水平及特点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2)市场进入壁垒高,行业垄断影响公平竞争

以低空空域限制为代表的行业规定仍是国内通航企业开展市场经营活动的的壁垒。虽然多年前已经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空域改革开放,已经围绕通用航空业务审批简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指导意见,但目前看来仍然很有限度,而且因缺乏规划与科学管理造成的很多问题似乎给进一步通航业务审批开放制造了更多的阻碍。使得通航中小型企业在开展经营性生产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限制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同时,国字头通航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其自身的资源将业务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占有大量通航补贴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壁垒。

(3)通航中小型企业税负较高,企业负担较重

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导致盈利水平较低的中小型通航企业实际税负偏重。而大型通航企业与中小型通航企业比较而言,更容易获得各种名目的直接或间接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导致其自身优势得到更好的补充。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力度有限,而且一些免税政策因认定成本较高,导致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一些地方执法不公也增加了中小通航型企业的负担,个别地方甚至为完成税收任务随意增加企业税负。上述这些情况,给中小型通航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通航中小型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企业市场活力低下

部分中小型通航企业股权结构较为单一,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低下,没有形成与所开展的通航业务配套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同时,多数中小型通航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的核心品牌业务,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严重缺乏中长期规划,甚至短期或近期工作计划也懒得制订,至于经营战略、应急方案和预警系统就更无从谈起,造成企业运营难度和风险增加,使得企业市场活力严重低下。

(5)中小型通航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所谓中小通航企业服务体系, 是指为了改善中小型通航企业经营环境, 促进中小型通航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型通航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软硬支持系统, 它包括政策法律、行政职能、中介服务、业界互助等全部活动。总体来说, 中小型通航企业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方式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中小型通航企业管理机构不统一, 服务意识淡薄;其次,政府主导下所建立的中小型通航企业服务机构服务缺位, 行政色彩较浓;再次,社会自主化中小型通航企业服务体系的服务产品匮乏, 且利益要求过高;最后,业界互助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新常态下通用航空中小型企业发展对策

借鉴航空产业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看,对于促进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主要侧重于政策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借鉴这些举措,考虑到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具体情况,要促进我国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的发展,需要成立一个由国家层面、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中小型通航企业广泛参与的促进体系,以扶持政策为引导,促进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加快自身发展。在这一体系中,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更多地负责指定相关政策,行业协会等民间性质的组织承担更多的为中小型通航企业服务的责任,中小型通航企业积极参与,在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加快自身的发展。

1.国家、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促进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的策略

(1)建立系统完善的通航中小型企业政策法规系统

进一步提高对通航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国家层面制定《中小型通航企业基本法》,明确中小型通航企业的立法宗旨是充分保护中小型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通航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进退、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中小型通航企业的健康发展。尽快制定较为长远、系统、科学、稳定的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制定各领域促进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的细化的法规政策,建议制定出台我国中小型通航企业区域发展规划政策;尽快出台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准入、融资、信贷等领域的竞争政策和规制垄断政策;制定明确针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应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动态,为决策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执行和追踪考核机制,加大对政策执行和反馈的监督力度,切实为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型通航企业管理机制。理顺中小型通航企业 政府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中小型通航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2)完善中小型通航企业融资服务,为中小型通航企业注入资本活力

首先建立国家政策性中小型通航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专门为中小型通航企业经营发展进行融资服务。从体制上形成一个健全的中小型通航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基金以政府出资为主,其他机构、团体及相关商业银行共同资助成立专门机构,为中小型通航企业向贷款银行提供担保基金。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融资扶持政策及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各地选定的担保公司进行具体融资业务的评估担保,最后通过商业银行完成最终的融资工作。其次,适度放开民间融资管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助于解决中小型通航企业融资的"民间借贷法",以法律形式规范各有关经济主体的责任范围。再次,放宽民间资本组建针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金融机构的门槛,鼓励发展主业服务于中小型通航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中小型通航企业信贷成本,扩大信贷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得中小型通航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样性融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3)完善中小型通航企业财税政策,提高中小型通航企业财税支持力度

要完善中小型通航企业财税政策,首先要合理界定纳入税收扶持政策体系的中小型通航企业范围。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避免大型通航企业不当划入其中,更要防止部分中小型通航企业被排除在外而无法享受优惠。其次,从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困境入手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当前中小型通航企业使用的优惠税率水平,将更多利润留给企业,增强其发展后劲;针对中小型通航企业调整现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较大幅度提高免征额水平,取消以销售额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政策。再次,改善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税收征管服务。简化中小型通航企业纳税申报程序,进一步推广、完善电子申报纳税系统,转变对中小型通航企业的税收服务方式,力求使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落实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型通航企业上。

(4)发挥协会桥梁作用,为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创造平台

发挥通航协会管理职能,补充政府管理空白,为中小型通航企业发展创造平台是现阶段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搜集传播通航市场信息,提高中小型通航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协会利用其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将各种信息定期向会员企业发布,让企业准确把握通航市场最新动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借鉴;其次,开展通航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全面提升中小型通航企业人员综合素质,针对中小型通航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培训,通过请上来学、走下去教,办班培训等方式,解决中小型通航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再次,维护中小型通航企业利用服务。 行业协会是企业之家,是企业的合法代表,所以维护本行业企业的权益也是行业协会的重要服务内容,它包括为成员企业提供法律帮助,依法对不正当竞争、不履约和破坏行业形象。

2.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促进自身发展的策略

(1)精准定位通航市场,开展与自身发展相配的通航核心业务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的业务选择对其经营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通用航空作为一种服务领域广,业务分散,进入成本相对高的行业,通用航空企业在进行核心业务选择时更需慎重,要避免粗放式发展,要慎重进行业务选择,不要迫于短期业绩压力而盲目开展业务。对通用航空企业而言,若业务选择的不恰当,会使该企业无法在新开展业务的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很可能会使其原有业务的市场位置和优势迅速下降。同时,资源在各通航业务上的分配也会使企业顾此失彼,无法处于主动地位。进入通用航空这个高成本的领域,选择开展何种业务是企业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也直接影响着业务的顺利开展及企业的成功运营。只有将决策前的盲目性降到最低才可能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有力的保障,通航核心业务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关键点:飞机因素、飞行人员因素、资金因素、资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发展目标因素。在企业核心业务最终执行前,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以及市场发展机会及业企匹配性的预测性工作,为通用航空企业进行业务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指导其做出最佳的业务选择。

(2)加强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内外部风险抵抗能力

在当前复杂的通航市场环境下,中小型通航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加强内部控制不仅仅能够使得中小型通航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更能够提升其内外部风险抵抗能力。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应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重点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建设、企业全体员工内控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建设、内控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其次,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加强日常信息传递工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上传下达,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再次,建立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防范控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重点对企业资金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合同管理等环节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利用体系中的评估指标和评价防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和改进。

(3)强化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企业发展内在动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企业和兴竞争力强弱的标准。我国中小型通航企业要提高其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自身出发创建技术创新平台。中小型通航企业要营造一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要培育一只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构建自身的创新机构,以现有的生产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基础,进行逐渐地改造和提升,整合原有技术资源,组建一支服务技术创新队伍;再次,加强研发投资力度,利用各种资源,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小型通航企业应加大与专业研究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联合定向研究,加速积累,前先赢得顾客和市场。

(4)加强中小型通用航空企业战略联合,优势互补,促进企业不断健康发展

战略联合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中小型通航企业战略联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技术与开发联合、产销战略联合、知识联合。中小型通航企业战略联合应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正确地选择合作伙伴。首先是战略配合分析。要充分考虑"自己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和"对方能够给自身提供什么?"这两个问题,并做好相关的调查和考察工作;第二,建立竞争型合作关系,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意识,妥善处理好自己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对联合者具有信任感,切实履行联合协议。履行协议,按照合同行事,是保证联合成功的首要因素;第四,优化联合管理,增加联合的绩效;第五,杜绝合作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保证联合的远景规划;第六,循序渐进地推动联合关系的发展。要尽快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为进行更高级形式的联合作好准备。(张亮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haoting
相关新闻:
东航研发推出飞行绩效管理平台
南航披露低能见度天气下仍能实现高航班...
伊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
南航新疆空保管理部:文明执勤 助推新疆...
呼和浩特机场安检:服务升级,温情护航...
东航技术北京分公司资深教员陈聚群:修...
民航广西监管局开办中小机场安检培训“...
包头机场开展全国消防日主题宣传活动
巴彦淖尔机场人工观测场设备升级改造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250...
国门安检:强化业务技能 做好航班换季保...
东航云南公司开展航空安全员年终考核
新疆且末机场组织开展“119全民消防、生...
山东东营机场组织开展“民航知识进机关...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于田万方机场恢复于田—乌鲁木齐—深圳...
新疆空管局顺利完成佃坝导航台校验工作
东航江西分公司组织红色观影
易宝支付亮相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 交易服...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强化操作规范 全面开展...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